伊春工程机械网

当前位置:主页 >> 工程机械厂家

医用粘合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二

发布时间:2023年03月16日    点击:[1]人次

医用粘合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(二)

normal >①吸收生物体组织的水分,快速固化,增强与组织间的密合;

normal >②固化后粘合部位具有一定的柔韧性;

normal >③缓解软组织吻合部位的应力集中;

normal >④粘合剂贮存稳定;

normal >①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。

normal >对于α-氰基丙烯酸酯,其单体中含有强吸电子基–CN和–COOR,2个基团的共同作用使其极易发生阴离子聚合,同时存在的活泼双键对自由基也相当敏感,所以不论是在制备过程中,还是在储存中都必须加离子性阻聚剂和自由基阻聚剂。目前最常用是离子性阻聚剂是二氧化硫,自由基阻聚剂是氢醌。另外,在合成过程中得到缩合物时,用酸冲洗可除去残余的水分而使稳定性大为提高。在改性方面,可通过改变酯基的结构来得到性质不同的α-氰基丙烯酸酯类,或采用共聚的方法引入合适的共聚单元以改进其性质。另一方面,开发新品种的化学粘合剂也是一个努力的方向。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的进展,但尚未有正式商品上市。

4 生物粘合剂

normal >生物粘合剂是指从人或动物血液中提取制备的粘性制品,目前已上市并应用于临床的品种只有纤维蛋白粘合剂又称生物胶,分为异体来源与自体来源2种。

4.1 纤维蛋白粘合剂(FS)

normal >纤维蛋白粘合剂作为医用粘合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。1909年Bergel报道纤维蛋白粉末具有止血功能,随后即应用于肝脏和大脑的止血。1940年Young尝试利用凝血反应来粘合切断的周围神经,Tidrick和Cronkile等则利用它来固定移植的皮肤。但直到1972年才由Matras正式使用它作为粘合剂。Matras首次用冷沉淀技术提取了高浓度的人纤维蛋白原,加上高浓度的牛凝血酶和第ⅩⅢ因子制成粘合剂,用以进行周围神经吻合并获得成功。由此,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,使这种兼具止血、覆盖创面的粘合组织功能的医用制剂迅速普及,现已在欧美、日本等国的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,目前国内也已有多种产品问世。

normal >近几十年来,通过对其作用原理、组织病理学、药效学、临床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,已经肯定了它的疗效和安全性。外伤及手术切口创面的渗血,特别是实质脏器创面的渗血目前无理想的止血药物或材料,以往大多采用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,但效果欠佳,对渗出量较大的创面达不到止血的目的。纤维蛋白粘合剂可用于几乎所有的渗血创面,具有粘合组织、覆盖创面、填充缺损和空隙等作用。

4.1.1 基本组成和作用原理

normal >纤维蛋白粘合剂主要由3种成分组成:①纤维蛋白原(fibrinogen),为主要成分,存在于血浆中。它是分子量为340KD的生物大分子,由3对肽链Aα2声明:

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,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。

okex交易所官网下载地址

欧易okx交易所官网下载地址

欧易okex交易所app官网下载

欧易okx交易所app软件官网下载地址